小暑养生要则 | 古籍为证,千年智慧

2025-07-11 12:53   来源: 互联网

  《黄帝内经·素问》:“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小暑养生当遵“护阳固本,清暑化湿”八字真言。

  一、起居·顺天时

  1. “夏三月,夜卧早起,使志无怒”(《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科学解析:23点前睡助养心阴,5-7点起顺应阳气升发

  古籍佐证:清代曹庭栋《老老恒言》强调"午初寝,养少阳之气",建议11-13点小憩30分钟补心气

  2. “避暑忌深堂凉阁,虚堂静室皆可避暑”(宋·蒲虔贯《保生要录》)

  实操要点:空调温度≥26℃,出风口挂薄帘防直吹(尤其后颈"大椎穴"、腹部"神阙穴")

  警示文献:元代《饮膳正要》载:"夏不可露卧,勿沐浴当风,犯之患风痹不仁"

  二、饮食·调脾胃

  1. “夏月伏阴在内,暖食尤宜”(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姜枣茶:(晨起饮):生姜3片+红枣6枚煮水(《伤寒论》理中汤化裁)

  荷叶粥:(午食):鲜荷叶1张煮水取汁,加粳米100g熬粥(清·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

  2. “暑湿困脾,当利小便”(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食疗方剂:

  三豆饮:绿豆30g+赤小豆30g+黑豆30g煮水(宋《朱氏集验方》)

  冬瓜薏米汤:冬瓜带皮200g+生薏米50g(明《本草纲目》载薏米"健脾渗湿")

  不妨搭配:酸梅汤

  #小程序://上海同济堂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同济堂官方商城/4oKH3YSFQJK9qlF

  三、情志·养心神

  “暑伤心气,戒怒戒躁”(清·程国彭《医学心悟》)

  疏肝妙方:按压"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

  四、古籍养生总则

  小暑护阳三关键:

  1.“护中焦”:忌冰镇、晨食姜

  2.“保津液”:微汗即止、饮淡盐水(汗多者)

  3.“安神明”:午憩养心、戌时(19-21点)揉"涌泉穴"引火归元

  


责任编辑:赵硕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环球商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