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常规,觅新径,担使命 ——胡佳教授访谈录

2023-04-12 18:00   来源: 互联网

胡佳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瓣膜病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亚洲心脏瓣膜病委员会中国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及中华医学会青年医师最高奖获得者

·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会员

·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学会(ISMICS)会员亚洲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ASCVTS)常务会员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

·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成都市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

擅长胸、腹主动脉瘤/动脉夹层等大血管疾病微创外科治疗,开展多项国内外首例胸主动脉和A/B型夹层的微创修复新技术,同时专注于各类结构性心脏疾病(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心房纤颤、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化治疗。目前负责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另作为主研参与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参与研发和主持5项血管腔内及心脏瓣膜器械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和应用。

[胡佳教授访谈录]

问题1:据了解,胡教授您带领团队开展多项国内外首例胸主动脉和A/B型夹层的微创修复新技术,并专注于各类结构性心脏疾病,凭借您多年的从医经验,能否请您畅谈一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利与弊,以及治疗过程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胡佳教授

主动脉腔内修复的利与弊,其中最大的优点当然就是它的微创了,比如说我们心外科大夫治疗主动脉疾病需要做很大的切口,开胸或者开腹来完成一些主动脉置换手术,那么选择合适的解剖条件治疗主动脉疾病的话,需要在经过腿部的穿刺,或颈部的一些小的穿刺孔,就能完整的治疗好,并隔绝掉,所以对于主动脉夹层或者动脉瘤,微创就是它最大的一个好处。

当然这个手术的发展也有几十年,从最早上世纪的90年代开始,到现在有二三十年了,微创是它好处,但是从它的远期效果以及它在体内的耐久性,因为毕竟这是一个人工的东西在体内,所以它远期的效果和我们传统的开放手术来比的话,它远期的数据和整体的耐久性还是缺乏的。虽然随着这十多年它的一些数据,是有一个很好的效果,但它更远的效果我们不得而知,这个是它的未知性。那么还有一个弊端,就是说一些主动脉疾病不像开放手术,任何的解剖条件或者是性质的一些主动脉疾病,我们都可以通过开刀的手术置换掉血管等等来进行一个很好的处理。

那么腔内修复手术的话,还是要选择一些比较合适的病人,放在体内适合主动脉健康的位置,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治疗目的,如果没有选择合适的病人进行了腔内修复,它的远期或者近期效果是很差的,甚至比开刀还会差,因为有一些主动脉疾病是不适合做腔内修复的,这是我的一些见解。

问题2:近年来,腔内治疗在血管外科领域的运用越发普遍,逐步取代过去的开放手术,成为临床比较常用的治疗手段。您可否为我们分析一下目前腔内治疗的临床现状及未来的趋势?

胡佳教授

现在在国内,不光是所谓的血管外科医生在治疗主动脉这方面,像很多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介入科,甚至是心脏内科的医生,都在从事大血管疾病这方面的治疗。那么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有一些疾病和一些范围内适合腔内修复,存在一个微创性,还有随着现在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多的危重病人,不适合开刀,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很好的微创性的技术来取代开放手术,因为毕竟开放手术创伤还是比较大,像我们心脏大血管外科还有一些病人需要做体外循环等这些给全身带来比较大创伤性的一些操作,就可以被腔内修复的优点来覆盖掉,这是很好的一个治疗的方式。

但随着它的一个发展趋势来说的话,首先是腔内修复可能覆盖的范围会越来越广,比如说上世纪的94年开始出现了第一台做腔内修复的手术,它当时只能处理降主动脉,或者降主动脉瘤,然后99年出现做全世界第一例的主动脉夹层,那么都是累及到左锁骨下动脉移远的位置的一个夹层,处理起来比较方便。

那么随着现在材料或者技术的进步,腔内支架的话,我们可以把它放到更靠近心脏的位置,就是到主动脉弓甚至升主动脉,那么这一部分既往需要我们开胸做体外循环,甚至深低温停循环等等的手术方式,在一个非生理的状态下来进行手术,但现在可以做腔内微创的办法来治疗。当然这个肯定离不开我们一代代的大血管外科的医生,一代一代的经验积累,一代一代的技术创新,还有随着经验积累,把材料或者腔内器械的创新,才让我们有更巧妙的办法,更微创的办法来取代复杂的开放手术的技术治疗。

随着今后的发展,我个人认为的话,首先是腔内支架可能在深主动脉的一些疾病,还有结构性心脏病,比如说TAVR经导管的主动脉瓣置换,那么今后可以把主动脉修复的支架和TAVR的瓣膜结合在一块,可以从整个心脏出来以后,到主动脉瓣再到深主动脉,以及到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整个一个体循环的动脉系统的整体的全腔内修复,那么这可能是今后大家攻克和发展的方向。当然这也需要我们不光是技术的一个革新,还有离不开各种材料等等的一些基础科学的进步,那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问题3:随着腔内技术和器具的发展创新,已成为主动脉疾病的首选治疗策略。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主动脉疾病相关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及未来突破点? 

胡佳教授

对于主动脉疾病的一些研究,首先一个是它有一些致命性的风险,比如说我们有夹层的病人,他出现了远端的灌注不良,脏器的灌注不良,既往的话死亡率是超过50~70%以上的。那么现在随着腔内修复技术的一些进步,我们可以优先的保证脏器的一个灌注,解决腔内修复和处理掉缺血的脏器的一个灌注不良的问题,等他恢复一段时间后再来做开放手术,或者用其他腔内修复的手术,如杂交手术的方式,来治疗这种束手无策或是基本上是等死的这样一些病人。

但随着现在一些技术和一些观念和理念的进步,我们可以很好的取得一个成功的治疗。我相信在国内一些大的中心碰到这种类似的病人,也逐步的有一些个案或者系列的成功病案的报道,那么这是临床方面的一些进展。当然临床的进展还缺乏,比如说我们国内相较于国外缺乏很多大中心的一些国人的数据报道,那么在国际领域上难发出我们中国的声音,因为我们国内的话,相较于欧美国家人口基数庞大,存在各种各样的主动脉的疾病,但我们缺乏这样一个系统性且规范的研究。现在在国内,阜外医院的舒畅主任他们在牵头开始做这种类似的事情,我们也积极的参加,希望贡献我们华西医院的一些数据和力量,然后和全国各大中心一起,为我们发出中国的声音提供更加坚实的一些证据。

那么在基础方面的话,因为我们国内有很大一部分的主动脉的疾病,它其实是有结缔组织疾病,一些遗传性相关的基因方面的变异等等,那么这一类的病人理论上来说是不适合腔内修复的,很多这样类似的病人,我们都是开放手术置换血管,那么这样的病人的话,我们今后一些腔内修复的材料是有一些改变,或者这个材料上带一些可以缓慢释放的药物等等的这些东西放到体内,看是否适合今后这样一些本身基因或者结缔组织有问题的疾病的一个腔内修复,还有的话,有些前沿的中心也在研究腔内修复的可降解的一些材料,这些材料器械在心脏内和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冠脉的支架,及封堵先心病的里面可能是比较前沿的,我相信在我们主动脉疾病里面,今后肯定也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方向。

因为从老百姓的想法,体内永远装着一个人工的东西,那么从远期来说,人工的东西毕竟和体内不相融,可能远期会增加各种支架相关的并发症,如果这个支架是在体内可以逐步的达到一个腔内修复的目的,然后再逐渐的溶解,这是最理想化的,那么这个是离不开我们的医工结合,临床和基础材料学的专家、工程学的专家一起进行研发,这是我最理想化的一个状态。

此外,还有一块基础的研究,比如说感染性的主动脉疾病,那么现在也是需要开放手术,因为前面提到现在一些腔内修复技术在逐渐取代开放手术,但是现在对于感染性的疾病,腔内修复技术是无法取代开放手术的核心治疗的作用,那么今后我们是不是可以研发一些技术上可以有抗感染作用的材料放在支架上,这也可能是我们腔内修复技术治疗感染性的主动脉疾病的一种突破,我个人认为这些临床和基础相结合在一块,是今后研究的一个热点。

问题4:中青年医生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位医生从稚嫩到成熟,您认为这期间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分享一下?

胡佳教授

一些系统性的困难和挑战,比如说医疗或者是制度、医改这些我就不谈了。那么说怎么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实习医生逐步的快速的成长。我个人认为的话,一个就是说当医生在临床方面,一定是要多看、多想,而不是机械的按照上级医生的吩咐去完成任务,上级医生教给你的,肯定都是他们积累的一些经验,有这个经验才让你做,但你要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话才能在今后了解了现状,了解了原理,才有更好的想法来打破常规,做出创新。那么这个是一个医生从稚嫩到成熟的非常重要的正确的思维方式。那么同时你作为医生的话,因为医生最重要的是治病救人,但有些医生就可能走的“偏科”一点,他就觉得治疗好病人,做好手术就行了,但是这样的话,做手术到一定熟练的时候,可能就只是一个重复的动作,得不到进步,所以你就要想现在这个手术方式或者这样的技术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更简便或者更微创的办法取得更好的效果,那么就需要你不断的在掌握了这个技术,在做出打破常规和创新,就需要不断的多看,多想,多做。

对于外科医生而言,手上的功夫固然重要,但是你手上的功夫做得再好,那就像我们以前老一辈的老师说的:手术做得再好,永远也是一个刀儿匠,只有你在刀儿匠的基础上,用科研结合去解决一些真正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发一些文章去搞科研。真正去改进你的技术,改进你的理念,这样才会让你快速成长,从一个刀儿匠变成一个大外科学家的这样一个过程,这是我个人一些从年轻医生到现在的一些体会。

问题5:中青年医生无论在临床还是科研上都蕴藏着巨大能量,那胡教授也是您作为一名优秀的中青年医生,在科研和临床工作中是如何掌握平衡点的?

胡佳教授

对于科研和临床的医生来说,要想快速成长,想要走得远走得快,肯定是要用两条腿走路才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两条腿走路的意思,就是说你在临床碰到的任何问题,都要有科研的一个思维,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临床做的所有东西,比如说现在做的手术,甚至用的器械,都是很符合一个人体的工程学,材料学方面的进步,才让你有现在的所掌握的知识,相当于我们是站在一个巨人的肩上,才收获了现在的一个红利,所以要尽可能的去培养,让下一代医生也可以在你的身上去获得一些新的经验、一些知识,能更好的成长起来,相当于是今后如何让你放心的把身体交给下一代的医生。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你在临床上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要针对性的以改善,以提高你的临床技术,提高你的临床治疗效果,而做的一些针对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而做的科研。所以说我个人是如何把握这个平衡点呢,我的平衡点就是每次想到做一个项目,做一个研究,我就要想到这个研究做出来以后,这个结果是否对我现在在临床的任何的东西有没有改进,或者是对我临床想到的疑问能不能够解答,如果有,那么这个研究就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那么这样的一个相辅相成,今后就会获得更多的收获,在整个过程中也是一个正性的良性循环。但是有些人做科研,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技术,可能是为了升职称,就发一些无关痛痒的文章诸如此类比较功利做科研、做临床的一些现象,当然这个风气现在国内也在逐渐改变。所以我认为在临床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要你自己去实实在在思考,实实在在去针对这个方面做了一些解决的研究,这样的话,临床和科研结合在一块,还有前面我讲的一些材料学的进步等等,都是为了针对解决现在临床的问题,一些新的器械的研发也是为了解决现在临床碰到的一些难处,那么这些是我个人觉得一个很好的结合与平衡,也是作为一个真正治病救人来解决问题的医生所坚持的原则。

首届天府大血管论坛即将隆重开启!

近年来,大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大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在持续上升,大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占居民疾病死亡的 40%以上,位居首位。随着大血管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器械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以及相关领域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奋进,大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所涉及的领域逐渐向更广、更深的区域挺进。

为促进学科发展,集各方之力,首届天府大血管论坛将于 2023 年 6 月 9 日-10 日在成都隆重开启。大会特别邀请上百位国内顶尖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大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大会将聚焦瓣膜TAVR治疗,主动脉Hybrid治疗、TEVAR和EVAR治疗,秉承着“规范、合作、交流、创新”之理念,以临床技术发展与质量控制为根本,挖掘新技术、新理念,聆听前沿之声。身体力行做全民健康的守护者,为人民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巴山蜀水,同舟共济。全国各地大血管学界的专家们踊跃参与本次学术盛会,不断为提升中国大血管防治水平,为学科进步,为造福患者,不遗余力!

6 月 9 日,众专家相会天府之城,论道大血管诊疗发展,敬请期待!

大会主席:

舒 畅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大会共同主席:

孙立忠 上海德达医院

符伟国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郭应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赵纪春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薛 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大会执行主席:

胡  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秘书长:肖正华  侯 俊

执行秘书:廖廷  杨鹏  刘宇  范瑶  张煜

主办单位: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会

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

承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责任编辑:卢编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环球商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